评论交流

吕祖谦勤廉思想的当代启示

出处:办公室  文字: 刘秀峰  编辑:管理员  时间:2023-04-27
字体:放大 缩小

在浙江大地,历史上不断涌现出传家训、重家风的典范,金华学派创始人吕祖谦家族的《家范》就是其一。

南宋名门望族东莱吕氏南迁金华,产生了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术流派——金华学派(又称婺学、吕学),把金华乃至整个浙中的文化推到到了一个高峰,成为浙东文化的重要源头,洪迈《东阳志》:“宋中兴以后,名卿踵接,风声习气,一变醇厚”也。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术思想占据了南宋至元时期的思想高地,深刻影响明清两朝,直到当代。

一、吕祖谦思想对浙江文化的影响

(一)呂氏渊源与呂氏家风

吕祖谦开创的吕学,可谓“本于家学”(《宋史》卷四三四《吕祖谦传》)。全祖望在《宋元学案》卷三六《紫微学案》所作案语中称:“愚以为先生之家学在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。盖自正献(吕公著)以来所传如此,原明(吕希哲)再传而为先生。虽历登杨、游、尹之门,而所守者世传也。先生再传而为伯恭。其所守者亦世传也。故中原文献之传独归吕氏,其余大儒非及也。故愚别为先生立一学案,以上绍原明,下启伯恭焉。”全氏准确地揭示和梳理了吕氏家学的世代相承脉络、吕学的最终形成及其承传的渊源关系。全祖望此处所言吕本中在学术上“下启伯恭”,正是着眼于从家族文化承传的角度,吕祖谦对吕本中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。而“其余大儒非及也”一语,对吕祖谦的学术贡献和地位作了充分肯定。

东莱吕氏是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大家族,至吕祖谦祖上八代曾出过17位进士、5位宰相。呂氏先祖既是权倾朝野、清廉自守的大官僚,又多是著述等身、名重一时的宿学、大儒,究其原因,正在于深厚的家学传承和家规家训的教化。明理躬行、清慎勤实的吕氏家风,治学修身、以才报国的吕氏传统,既通过言传身教,也通过家规家范的撰述来实现代际传承。早在吕夷简就作有《门铭》。吕公绰、吕希纯、吕希哲皆精通《礼》学。吕希哲著有《家塾广记》,在《吕氏杂记》中亦多家礼方面的内容。吕本中则有《童蒙训》、《舍人官箴》、《师友渊源录》等。到了吕祖谦,更有《阃范》《少仪外传》《家范》《辨志录》等。《家范》共有六卷,分别为《宗法》《昏礼》《葬仪》《祭礼》《学规》《官箴》,从敬宗收族、明理躬行、清慎勤实等方面阐述了其家训思想。《宋史》赞之为“居家之政,皆可为后世法。”

儒家的学问不仅仅是著书立说,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。吕氏先贤留下的家规化成家族的家规家礼家风,代代相传,影响乡邻。吕氏家学、古训、官箴,根植于世代百姓生活,悄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言行,涵养着人们的操守,构筑起优良传统文化的坚韧基石。

(二)治学交游与培植后学

吕祖谦先后在武义的明招山、金华城西曹家巷的丽泽书院传道授业,既与朱熹的闽学、张栻的湘学、二陆的心学声气相应,又与永康陈亮、永嘉叶适合汇一区,开浙东学术风气之先。全祖望在《东莱学案·同谷三先生书院记》中有精到的评价:“宋乾、淳以后,学派分而为三:朱学也,吕学也,陆学也。三家同时,皆不甚合。朱学以格物致知,陆学以明心,吕学则兼取其长,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。”吕祖谦学术交游甚广,团结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四方不同学派的学人。一时胜流如韩元吉、辛弃疾、尤延之、杨万里、陆游、周必大、薛季宣、叶适、朱熹、陈亮、张栻、陆九渊等皆乐与之交往。朱熹还将爱子朱塾送到丽泽书院请吕祖谦“调理”,且每有重要著作问世,必先听取吕祖谦意见,两人合编《近思录》,足见信任程度。

吕祖谦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,他反对忽视实事、不求致用的学风,强调儒者当通世务,做学问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百姓日用之事。因此他冲破以往教育“重经轻史”的禁锢,以史书《左传》为题材,自编教材讲义,自撰科举范文,教导学生如何立人作文,踏上仕途后要如何借鉴历史。他制定的吕氏《学规》,讲求读书和实践并重,对师生双方的德行、规范、礼仪、态度都作了明确规定,是当时社会办学经验的总结,对后世直至今日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。吕祖谦在明招山服父丧期间,问学诸生四面八方集于山下,竟达三百多人。而丽泽书堂更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所。一批批有抱负的学者就是从这里走出去,不止独善其身,更求兼济天下。吕祖谦倡导的“务实、守信、崇学、向善”的精神,已经成为后人世代相传的思想精髓与文化血脉。

二、吕祖谦思想的当代启示

吕祖谦致力于“道学”与“政术”的合一,致力于“道学”与“家教”的合一。全面重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、力主家庭家族建设是吕祖谦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。他汇编的《家范》是南宋时期的经典家规,对整个浙东南的家族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,如金华叶氏家族中的叶邽,为吕祖谦弟子,直至其曾孙叶审言还说“治家有法,吉凶诸礼,均遵依吕祖谦之家范而理家政。”

今天,重温《家范》,依然能感受到他在持家、为官、乡村建设等方面给我们的诸多启示。

(一)敦礼持家

中国传统的家庭建设,核心内容就是家庭伦理道德。具体地说有三个部分:家教家风,家训家规,家礼家仪。从中国文化的思想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呈现三个维度指向:法治、德治和礼治。在家庭建设方面,更应该强调德治和礼治“礼”,始于家庭,又不限于家庭。从根本上说,就是依托家庭、社会、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,借助包括丧、祭、射等各种制度化、程序化、规范化的礼仪,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承担起必要的伦理责任,以保护各层面的伦理性实体稳定、有序地运行。因而,“礼”不仅是国家的自觉行为,更是各种社会自组织的自觉行为,是每个家庭的自觉行为,是伴随着每个人生命成长全过程的自觉行为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深刻指出,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风,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,促进家庭和睦,促进亲人相亲相爱,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,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,使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地。习总书记“三个注重”的重要讲话,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家庭伦理的充分肯定,同时又坚持了中国当代的核心价值追求,指明了新时期家庭建设的努力方向,贯彻落实习总书记“三个注重”重要讲话的落脚点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庭,着力点是点点滴滴细细碎碎的生活实践。尤其在新时期,总书记的“三个注重”是有所指的,在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中明确指出: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风。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,总书记再次强调: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,以身作则管好配偶、子女,本分做人、干净做事

(二)清廉做官

如何做一个好官,吕氏家族用《官箴》给了我们回答。吕祖谦的《官箴》及其伯祖吕本中制定的《舍人官箴》,极力倡导廉正清明的为官之道,记录了整个家族对为官之道的思考与总结。

《舍人官箴》核心在一个“廉”字,26条中的25条都是围绕“廉”来立论的。“当官之法,唯有三事,曰清,曰慎,曰勤。知此三者,则知所以持身矣。”清、慎、勤,这是吕氏家族对每一个出仕为官之人的整体要求和原则。清,就是临财自克,不贪不渎;慎,就是慎独,要有自制力,不受诱惑;勤,就是勤于政事,脚踏实地。同时,《官箴》还反复强调一个“实”字,“当官处事,但务著实”,强调做官要有实干精神,不避困难,不耍滑头,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。

“成其身而天下成,治其身而天下治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、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等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,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廉洁修身、廉洁齐家,在管好自己的同时,严格要求配偶、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。

(三)和谐乡建

今天,对于浙江大地上兴起的乡村建设,吕祖谦“敬宗、收族”的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。敬宗,就是尊重祖先、尊敬兄长,通过家族祭祀敬奉列宗,以凝聚族人之心。“收族”,就是要重视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,相互扶持。“穷困者,收而养之;不知学者,收而教之”,就是不放弃、不抛弃家族中的每一个穷困者,并为他们提供同等的教育机会。敬宗收族,既有对吕氏子弟尊祖敬宗、重社稷爱百姓的道德要求,也有涉及家塾、婚礼、葬仪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。

吕祖谦提倡宗族重建运动,推动各地祭祀祖宗,编修族谱,兴办义学,救济贫穷族众,为改善乡村社会的治理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,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吕祖谦不仅重视德治,也不否认法治的作用,认为法与德、刑与仁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、相辅相成的。乡村法治化进程中所推行的法律、法规只有与乡土社会的内在制度相切合,才能真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实际领域,被人们认同、接受。

在吕祖谦短暂的四十五年人生中,他讲学、交友、育才、著书立说,把理学的种子播撒在浙中大地,影响大江南北,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。重温吕祖谦思想,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总书记反复强调的“三个注重”;更加体会到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;更加领悟了浙江精神的历史底蕴和深刻内涵;更加坚定了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。


关闭】 【打印
上一篇: 剪纸作品《喜迎亚运》下一篇: